李国英
3月22日是第三十届“世界水日”,第三十五届“中国水周”的宣传活动也同时开启。联合国确定今年“世界水日”的主题是“珍惜地下水,珍视隐藏的资源”,我国纪念今年“世界水日”“中国水周”活动的主题是“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”。
水是万物之母、生存之本、文明之源。水利事关战略全局、事关长远发展、事关人民福祉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,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,提出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治水思路,确立起国家的“江河战略”,部署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,为新时代治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、水资源节约、水生态保护修复、水环境治理,开展一系列根本性、开创性、长远性工作,书写了中华民族治水安邦、兴水利民的新篇章。在地下水保护治理和河湖生态保护方面,通过实施国家节水行动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、全面建立河湖长制、推进实施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,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,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,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。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,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.89米,深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.65米,永定河实现26年来首次全线通水,白洋淀生态水位保证率达到100%,潮白河、滹沱河等多条河流全线贯通。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“生命”,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,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。
水安全是生存的基础性问题,河川之危、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、民族存续之危,要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。受特殊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制约,加之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情势动态演变,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仍面临制约,解决河湖生态环境问题仍须付出艰苦努力,水旱灾害风险隐患仍是必须全力应对的严峻挑战。我们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统筹发展和安全,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,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、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、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、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。
一是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。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深入落实“两个坚持、三个转变”防灾减灾救灾理念,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,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,全面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。以流域为单元,构建主要由河道及堤防、水库、蓄滞洪区组成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,提高标准、优化布局,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。加快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设,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,提高洪水调蓄能力。实施大江大河大湖干流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,加强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,严格河湖行洪空间管控,提高河道泄洪能力。加快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,实施蓄滞洪区安全建设,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。
二是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。坚持全国一盘棋,科学谋划国家水网总体布局,遵循确有需要、生态安全、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,以自然河湖水系、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,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,以具有控制性功能的水资源调蓄工程为结,加快构建“系统完备、安全可靠,集约高效、绿色智能,循环通畅、调控有序”的国家水网,协同推进省级水网建设,全面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、供水保障能力、战略储备能力。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,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,打通国家水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三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。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,树立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加强河湖生态治理修复,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,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,实施“一河一策”“一湖一策”,维护河湖健康生命,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。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,开展新一轮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,持之以恒加快京津冀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。科学配置工程措施、植物措施、耕作措施,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提升水源涵养能力。
四是推进智慧水利建设。按照“需求牵引、应用至上、数字赋能、提升能力”要求,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主线,全面推进算据、算法、算力建设,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、数字孪生水利工程。针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,构建天、空、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和数字化场景,实现数字孪生流域多维度、多时空尺度的智慧化模拟,建设具有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,支撑科学化精准化决策,实现水安全风险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。
五是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。坚持节水优先、量水而行,全面贯彻“四水四定”原则,推进水资源总量管理、科学配置、全面节约、循环利用,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,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,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,严格节水指标管理,严格生态流量监管和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,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、节水评价。健全初始水权分配和用水权交易制度,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,创新完善用水价格形成机制,深入推进水资源税改革,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。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,强化节水定额管理、水效标准监管,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和节水认证工作,深化农业节水增效、工业节水减排、城镇节水降损,建设节水型社会,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。
六是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。强化河湖长制,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,持续清理整治河湖突出问题,保障河道行洪通畅,维护河湖生态空间完整。坚持流域系统观念,强化流域统一规划、统一治理、统一调度、统一管理。完善水法规体系,建立水行政执法跨区域联动、跨部门联合机制,强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、与检察公益诉讼协同,依法推进大江大河大湖保护治理。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,深入推进多元化水利投融资、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、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加快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水治理体制机制法治体系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。
(作者为水利部党组书记、部长)